白沙坑文德宮

白沙坑文德宮基本介紹

白沙坑文德宮

建於清乾隆年間名「保安宮」 ,至道光年間因本地出任翰林的曾維楨,改廟名為「文德宮」,寓意「保境安民,並發揚文風德教」,皇帝敕封曾翰林故鄉的土地公與翰林同格,並頒給御製烏紗帽一頂,全臺唯一有御賜官位的土地公。而文德宮遵循超過百年古禮的迎花燈活動,在2008年登錄為「民俗文化資產」。歷經四次遷築,廟宇愈大、香火愈盛,兩側有禮門、義路,後陸續增建「五營樓」供奉神軍將領,並展存文物,更具歷史意義。

相關文章

版主有話要說

大家好,我是波特哥,從小就跟宗教有著深厚的緣分。家人、朋友和老師來自不同的信仰背景,有基督教、佛教和道教的影響,讓我對宗教充滿了興趣和敬畏。所以我特別喜歡拜拜,無論是尋求心靈的安定,還是感謝生活中的美好,宗教儀式總能帶給我平靜與力量。在這個網站,我會分享關於各種拜拜的文化習俗、宗教趣聞。歡迎大家一起來交流分享!

👋 哈囉,我是波特哥!

📲 有問題想詢問,點擊我看更多!

👩‍💼 你好,我是波特哥!

🔍 有問題想詢問嗎?

📲 點擊我看更多!